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5
编号:13618096
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策略(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75
     1.2 中药材数值区划研究 随着数学方法和数值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中药材适宜产区区划逐渐由传统区划向数值区划转变。中药材数值区划主要依据相似性聚类等数值分析法,得出与药材现有产区生境相似的潜在适宜区域,有效弥补中药材定性区划的不足[5]。肖小河等[8]运用欧氏距离系数法对10种川产药材在四川盆地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生态适宜性分析,初步提出川产优质药材生态区划的设想。肖小河等[9-10]在国产乌头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公式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将国产乌头属划为4个分布区,探讨了各区地理、气候和植被区系的特点,并且分析了该属植物的分布规律,得出海拔上升有助于其适宜产区面积增加,并提出了乌头生产的生态区划策略。陈士林等[11]通过相似系数法对暗紫贝母分布的群落进行了数值分类,为川贝母的野生抚育和药材保护区建立提供了依据。陈士林等[12]根据中药材生态分布特征,以组平均聚类法分析了全国中药材区划,并将全国药材分为4个区和8个亚区,对各区域生态环境条件、植物区系和植被特征进行了阐述。陈士林等[13]利用群落相似系数百分率法将川贝母野生抚育的适宜群落划定为窄叶鲜卑花灌丛、理塘杜鹃灌丛、硬叶柳灌丛、金露梅+绣线菊灌丛、香柏灌丛、珠芽蓼+圆穗蓼草甸6种类型,研究结果有效指导了川贝母分布的区划。尹国萍等[14]根据国产木蓝属80种植物的地理分布,运用计算机以组平均法开展聚类分析数值研究,将我国木蓝属植物划分为五个分布区,并探讨了各区自然地理、气候和植物区系分布规律。利用数值区划可以较好地指导中药材引种和产区规划,然而数值区划的不足之处在于未能全面系统考虑各环境因子对药材产区分布的影响 ......
上一页1 2 3 4 5 6 7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68 字符